学理工科的,受现代科技高度分化与深入细节的特性所困,往往满脑子被公式,理论,模型,算法,代码……等塞满,推崇理性,但往往并不感到多少幸福,因为理性并不必然带来幸福,更有可能带来中性的“冷静”,或者偏副面的“冷酷”。

人其实还是偏感性的生物,幸福更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事物,更多来自于关系和社会,科技带不来这些。

但理工科的许多人,大部分时间都被科技所占用,社交圈子不大,生活方式比较单调,真没多少时间去“感悟”和“体会”人生与社会万象。

无法行万里路,见百般人,但可以读万卷书。

我觉得吧,应该多看书,种类要多,还可以看一些优秀的影视文学作品,尤其是那些反映现实而不是构建幻境的优秀作品,还可以多听多看一些智者及过来人的观点和感悟。

在这信息丰富的时代,找到这些其实并不困难。

想办法拥有一个通透的心境,其实比许多外在的东西,比如名利之类,价值更高,更容易让人感到平和与幸福。

每个人的生活,其实就是在讲一个故事。

再理性再智慧的人,也是没有办法完全获知所有真相的,人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模拟现实。现实中的一切,本身是没有意义的。魔方是同个颜色都在同一面,还是混乱的颜色,对魔方本身来说有什么区别吗?是人赋予他们意义。最后,现实往往是松散的,事与事之间,关联性很弱。是人把他们串在了一起。形成了我们头脑中的意义,一个连续的故事。

有的故事有趣,有的故事无聊。比如,有人说,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繁衍后代,延续基因和宗族。那么,这个故事就是千方百计的生育,然后苟活下去。这个就比较无聊了。有的故事就像是打怪探险,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,打怪升级,积累经验,百折不挠,一步步通关。这个故事有趣一些。

有些故事讲着讲着讲崩了。这个时候就得跳出来。不要试图挽回,崩了的故事可能是个漩涡,永远圆不回来。不如存档退出再来。退出的办法有很多,最普遍的就是找个朋友倒苦水。只要他不是什么学了半吊子心理学的,只要是个普通人,给出的建议往往都会中肯有用。